【资料图】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近日,随着金融机构中报披露完毕,其资产负债表也随之出炉。纵观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今年上半年资产端的一大新特征是,不少金融机构大幅增配了债券,导致债券占总资产的比例过高。
从不同机构看,今年上半年,A股五大险企中,有3家增配了债券,且这3家债券配置比例均超过了55%,最高已超60%。银行方面,多家国有大行增配了债券,不少中小银行也加大了债券投资,有农商行因大幅增加债券投资导致上半年末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去年末大增77.54%。公募基金方面,债基是上半年增长规模最大的产品,公募基金增配债券。此外,底层投资资产为债券的多类资管产品发行持续火热,也带动金融机构加大债券投资。
从效果来看,随着上半年债市走牛,增配债券确实让部分金融机构尝到了“甜头”: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债市上涨获取了不菲的投资收益,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债券投资收益平滑了部分金融机构的业绩波动,提升了其短期利润水平。例如,今年上半年,受债券投资拉动,上市险企业绩普遍不错;部分银行也因债券投资收益大增而部分抵消了净息差下行带来的经营压力。
但过犹不及,金融机构短期高比例、大幅度增配债券也潜藏诸多风险。今年以来,针对部分金融机构在债市投资过程中出现的过度短期化、追高炒作、盲目跟风等现象,金融监管部门多次从宏观审慎角度出发提示债券市场利率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4年第二季度)》更是明确提到,将对金融机构持有债券资产的风险敞口开展压力测试,防范利率风险。
债市有涨就有跌,即使国外一些成熟的债券市场,也出现过债券利率短期巨震的现象。因此,对国内金融机构而言,合理安排债券配置规模和节奏,未雨绸缪防范利率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笔者看来,金融机构宜从三方面着手,逐步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一是控制配债节奏和杠杆。一味赌债市单边持续上涨,并不断提升债券配置比例会放大利率风险。尤其是,长期限债券对利率变动很敏感,部分金融机构通过期限错配,过度加杠杠等方式增配长期债券后,一旦利率出现反向变动,就可能面临资产减值、流动性方面的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后续宜逐步调整投资计划,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二是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在强化投研的基础上,金融机构适度加大权益资产的配置能提升投资收益弹性,壮大权益市场的买方力量,推动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以险企为例,险企偏爱配置长期国债,不过,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2%附近,而不少存量保单负债成本普遍高于2%,大比例增配长期国债容易引发利差损,而适度增配股票、长期股权、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有助于提升整体投资收益。
三是挖掘多类替代性资产。从微观层面看,一些银行、保险机构扎堆买入债券类资产,与市场缺乏安全资产、投资者无风险资产需求上升等因素有关。因此,未来金融机构宜持续挖掘各类替代性资产,进一步丰富可配置资产的种类,避免资产配置全靠债券的局面。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未来较长时期仍将保持合理增速。随着前期宏观经济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也在不断巩固,这些积极因素都将对债券市场主要券种的收益率走势产生影响。“风物长宜放眼量”,金融机构宜从长远视角审视高配债券的利与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