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首页栏目 > 思维 >

世界热门:论文致谢走红的苏正民带学生游武汉: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毕业论文“致谢”走红后返乡支教的四川凉山小伙苏正民,近日带着家乡5名学生重返武汉,开启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5月4日,苏正民告诉南都记者,这些天学生们游览了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带他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在“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上,5名学生上台分享研学感悟,有人立志到武汉的大学读书,有人希望成为一名支教老师。今年7月,一年支教期满后,苏正民将开启硕士求学之路。他告诉南都记者,完成学业后最终还会回到凉山,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扎根家乡。

苏正民和研究生支教团老师以及5名越西县第二中学学生。受访者供图

5月2日,苏正民和研究生支教团的老师,带着凉山州越西县第二中学的5名学生,来到武汉开启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苏正民告诉南都记者,5名来自大凉山的孩子,此前大多未离开过县城。这是他们第一次乘飞机离开家乡,凌晨4点半便从西昌出发,直到下飞机时也毫无倦意,“看得出来他们很兴奋。”

(相关资料图)

这些天,苏正民和学生们在武汉游览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等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带他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一路上,苏正民鼓励学生们,“多拍些照片,带给同学和家人看。”

5月4日,他们来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参加“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5名学生上台分享研学感悟。有人感慨,终于能和地理课本上的长江大桥“奔现”;有人立志,要好好学习未来到武汉的大学读书;也有人提到,要做一名支教老师为家乡孩子送去知识。

凉山州越西县第二中学九成学生来自彝族,苏正民告诉南都记者,学生们此行还带上了彝族服饰,一次饭后高兴地唱起彝族歌曲,“感谢有这样一次研学的机会。”

今年25岁的苏正民生长于凉山州喜德县小山村,曾在国家助学政策和社会帮扶下,一路克服贫困走出大山考上大学。去年,这段求学经历被他写入论文“致谢”,在全网传播“刷屏”,令众人深受触动。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他重返凉山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在凉山州越西县第二中学教授道德与法治课。

在彝语里孩子们被叫作“阿依”,大学期间苏正民曾开展“阿依助学计划”,返乡支教后他筹建起“阿依公益书屋”。常来书屋的孩子们,父母大多在外务工,或是易地搬迁至此。“我们是为这样一群小孩,稍微去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有时,书屋还会开展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素质拓展课程,西昌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也会辅导孩子们的功课。苏正民的母亲也是志愿者,书屋的两三个大书架、十几张书桌板凳,是她从二手市场淘回的;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是她从物流站一点点运回的;早上开门晚上打扫,也是她每日不停拾掇。志愿者有日常补贴,母亲分文未取,却乐在其中。“她说这个书屋里面,一本书也看不懂,一个字也看不懂,但是她知道读书和知识很重要。”

苏正民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已在当地建起4间书屋,分布在西昌郊区、喜德县、美姑县。未来,他还打算再建2间书屋,“如果有爱心人士愿意捐款,可以支持书屋继续运营,如果家里有闲置的书籍,也可以捐给我们。”

今年4月,苏正民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今年7月,最后一堂课结束,一年支教期满后,苏正民将开启硕士求学之路。他计划暑假留在凉山,开办夏令营、上门家访学生。暑假后将有新的老师来凉山支教,“阿依公益书屋”等助学项目也不会中断。

苏正民告诉南都记者,完成学业后他最终还会回到凉山。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他只觉得平常。更多已扎根凉山的年轻老师令他心生感佩,“他们更值得被记录”。

正如他在论文“致谢”中所写的,“我至少要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扎根家乡,带着知识回到大山,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在这个地方做一点贡献,我心里面才能够稍微平衡一点。”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